车内空气污染 中车表现差强人意
车内空气好坏与车价不成正比
■ 摘自2012-12-13《都市时报》
车价越高,车内空气质量越好,对吗?答案是“错”!
《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》昨天出炉,报告称,我国消费的主流车型中,空气质量检测总达标率为93.02% ,超标物主要为甲醛类,整体来说,欧系车检测结果差强人意,韩系车表现却出人意料。
报告由昆明市消协在内的22家消费维权单位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购买2月以内的新车,包括25个汽车品牌(包括进口品牌)的43个车型进行抽样检测,几乎囊括了目前车市中从低端到高端的主流车型,这也是国内规模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。
超标污染多是甲醛和乙醛
按照国标,此次主要抽检了汽车内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乙苯、苯乙烯、甲醛、乙醛、丙烯醛等8种常见指标。
“由于是对在用车抽检,而苯类物质容易挥发,所以此次被检测出的车内挥发有机物大多为甲醛和乙醛,苯类挥发物几乎检测不出来。”报告称,此次检测,消费者送检的车型中,仅有3款车甲醛、乙醛浓度超标。通知厂家送检的同款车辆显示,全部合乎国标。
达标并不意味着车内没有异味,检测单位专家介绍说,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上百种之多,包括烃类、醛类、酮类物质等。而在制订国标时,只规定了8种挥发性有机物的筛选原则。因此,虽然此次检测中的8种挥发性有机物的达标率很高,但并不意味车辆中没有其他挥发性有机物。也就是说,达标不代表没异味,所以比较试验结果会和消费者的实际感受有一定差别。
为此,22家消费维权单位建议,国标可适当增加检测指标。
沃尔沃S60、一汽丰田RAV4表现
苯和甲醛属于高毒物质,是考量车内空气质量状况的好坏最重点的两项指标。
“如果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在标准限值50%以下,可认定该项污染物威胁人体健康的风险较低;超过限值,则威胁人体健康的风险较大。”报告根据8项指标的污染物浓度,对43款样车进行了星级标注,五星为。
其中,五星车共8款,沃尔沃S60、一汽丰田RAV4表现。
四星车共有26款,包括长安悦翔、吉利帝豪、上海汽车荣威350、比亚迪S6等4款自主品牌,占比60.47%。
三星车有1款,为上海大众POLO。二星车共5款。一星车2款。无星车有一款。
欧系车差强人意
送检车型中,欧系受检车型最多,占比37.21%;日系受检车型紧随其后,占比为25.58%;随后是自主品牌、韩系和美系。
检测结果称,在国内车市中占比的欧系和日系车,表现相对差强人意,各有1款车型的乙醛超标。韩系车中,有3款得到了五星,2款得到了四星,可以说,韩系车型在各个车系中表现。
另外,自主品牌在此次评测中也颠覆了人们的一贯看法,受检的6款自主品牌车型中,华晨骏捷FSV得到了五星;有4款车得到了四星评级。
相较之下,美系车表现中规中矩,既没有获得五星的车型,也没有出现超标的车型。
经济车型多达标
报告分析,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汽车价位并不成正比。
因为,价位在9万元以下的经济车型,不但没有出现超标车,而且也没有三星以下的车型。
价位在9万元-16万元之间的中级车中,有一款一星车,一款二星车。
让人惊讶的是,价位在16万元-25万元之间的10款中车中,仅北京现代索纳塔8获得五星。
价位在25万元以上的国产车型中,车内空气质量的表现并没有像价位一样胜出,被检4款车型无一获得五星,都只得了四星。
和轿车相比,SUV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表现两极分化明显,在3款车型获得五星的同时,也有某国产车型因甲醛超标而没有获星,另外还有2款只获得了二星,其他有3款得到了四星。
此次检测,进口车表现最为出色。
车企应承担责任
检测专家指出,车内空气污染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造成的。消费者一般也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,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污染治理承担责任。
由此,建议商家在制造过程中改进汽车、零部件、原材料等的生产工艺,淘汰高污染产品,预防污染,切断车内空气污染源。
同时,22家消费维权单位提醒消费者,在选购车辆的时候,先打开车门闻闻味道,选择无异味或异味较轻、并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。另外,车内空气污染还包括车主所添加的一些车内装饰品,以及车主吸烟、放置劣质香水等也会加重车内“毒气”的浓度。因此建议消费者尽量不要增添或是改装汽车内饰,如不得不加装,选择一些正规的产品使用。